top of page
地方記憶、數位人文與大眾史學工作坊海報.001.jpeg

白冷會外籍傳教士與東臺灣土地和人群的結緣

故事先從一幅「躺著」的地圖說起

2020年正值新冠大疫席捲全球前夕,國立東華大學大眾史學研究中心暨歷史系CCP研究團隊來到了位於臺東市杭州街的白冷會會院。甫抵會院,白冷會院的院狗已在門口迎接,隨即迎面而來的是已於臺灣生活57年的歐思定修士歐思定修士(Br. Augustin Büchel, SMB; 1936-),簡單寒暄之後他馬上帶我們到會院接待客廳,並引導我們走向一幅掛在客廳牆上的「躺著的臺東縣地圖」,這完全手工繪製的文化記憶媒介,訴說著白冷會自錫質平神父1953年到臺東從事傳教與各項社會事業至今的歷史。

地圖上標示著白冷會堂區/口、醫院、學生宿舍等相關位置,以及臺東多元族群的臉孔,呈現白冷會濃濃的「人本」氣息。由地圖彷彿可見白冷會傳教初期的艱辛。起初南迴鐵路尚未開通時,錫質平神父從臺東市前往大武傳教,或帶大武學童到臺東就學時,需徒步沿海灘前往。在南橫公路通行前,孫惠眾神父需攀登日人所鑿關山越嶺道,前往沿線部落傳教與進行物資、藥品配送。凡此種種,看似簡單的地圖,卻見證白冷會神父在臺東傳播天主教的歷史。

1895年,法籍巴皮耶神父(Pièrre-Marie Barral)在瑞士琉森(Lucerne)附近的梅根鎮(Meggen)創辦一個小修道院,次年搬到施維茨州(Schwyz)茵夢湖(Immensee)。1921年5月30日,教宗頒發諭令,正式創立「白冷外方傳教會」(Societas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)。自成立以來,白冷會傳教地點包含中國東北、非洲、哥倫比亞、日本、臺灣、美國、瑞士等地,且至各地傳教之餘,亦從事各種基礎建設以及社會、教育、醫療事業。

 

1953年,錫質平神父首入臺東傳教,開始了白冷會神父和修士們與東臺灣土地與人群結緣的故事...


目前我們將以白冷會外籍傳教士在臺東從事傳教以及各種教育、醫療與社會救助等事蹟故事為開端,未來將逐漸聚焦於他們所推動的教育、醫療與社會救助視野之介紹,以從中描繪戰後臺東的社會與文化風貌。

​這裡使用的照片均經白冷會授權使用,請依相關法律規定使用。

bottom of page